木鱉果好吃嗎?

木鱉果好吃嗎?  有人說好吃, 有人說不好吃…..因人而異

常見的食用方式為果肉煮湯, 可以煮排骨湯或雞湯

種子的假種皮會用來做成假種皮汁(鮮紅色飲料)

是近幾年來流行的新興蔬果, 與苦瓜同屬(Momordica)

雌雄異株,  這花披著”披風”….背對著我們, 看不出雌花還是雄花?!

而那件綠色格子花紋的”披風” 我們稱之為”苞片”

    

側面看花, 子房下位, 子房應該是被包在苞片裏頭

  

苞片尚未脫落時只有俯視看花,才知雌雄(這朵是雌花)

  

近一點看花心….可見黃色柱頭(三裂)=這朵花是雌花

   

若是雄花, 雌蕊退化只剩雄蕊, 花之形與色相同, 只是中央只剩雄蕊

先用雌花的花偷偷置換了一下…..

改日若拍到真的可以看到花藥的雄花再來更換真的雄花俯視照片

  

苞片脫落後也可以用側面來分辨雌雄

之前拆過它們: 1-2-3為雌花, 4-5-6為雄花

雌者: 具明顯的下位子房, 雄者: 子房退化

     

這是去掉苞片與花瓣的模樣,一雄一雌

  

再近一點….

雌蕊之花柱甚短, 柱頭三裂後再分岐

雄蕊畫面有點複雜難形容, 不過可以看到花粉, 另外在基部有兩個暗黃色”蜜囊”

        

把花翻過來看雌雄花….有人猜得出來哪個是雌? 哪個是雄嗎?

在上圖中可見找到解答喔! (提示: 花萼大小)

花萼披針形, 雄花的較寬也較黑, 雌花者先端淺綠色, 基部黑色

   

做個解剖圖: 雄花(左),雌花(右 )

圖中標示: 1.花柄  2.苞片  3.下位之子房(雄花者退化)  4. 花萼  5.花瓣

雄花苞片的著生位置應該會在3的基部,  雌花的苞片找不到苞片著生的位置

    

這倒引起我的好奇想知道真相….苞片著生的位置到底是1 還是2 還是3?

  

於是開始上網蒐圖,痞客邦部落格中網友shoonz的木鱉果種植紀錄(1)裡有拍到這張苞片尚未脫落的照片, 所以上圖的解答是”3″

另外可見子房外密生刺狀突起

  

另外收集了shoonz在痞客邦部落格中的相關照片做成生命週期的PPT

感謝shoonz之熱心分享喔!!

除此之外shoonz還在FB上也有粉絲頁分享許多資料與照片

假農夫種植記錄 之粉絲頁,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shoonz080

  

這是我拍到的開花結果紀錄…..最後一張很酷!

乾掉了掛在那,或許是為留種用!?

在台灣也有原生的木鱉果, 不過果形較小, 目前種植的大多為越南的品種, 另外農業相關研究單位也在研發不同品種的木鱉果(2)

花東地區的原住民族常於自家庭院種植,採收青果食用做成沙拉(3)

越南種的果實碩大,成熟果實的假種皮略帶腥味和油耗味,果肉偏苦

原生種果實則多呈卵形或橄欖形,帶有淡淡瓜類甜香,無特殊味道(4)

   

一回朋友分享了他朋友栽種的果實, 果皮橘紅(有時會很紅)

剖開看裏頭的構造, 跟苦瓜很像, 因為它是苦瓜屬, 哈!

 

種子具紅色假種皮, 種子咖啡色, 因狀如鱉, 所以稱之為木鱉果, 也有人叫它木鱉子

我覺得因為是果實….所以稱之為木鱉果比較好!!

不過不知道園藝的專家們如何命它的中文名?

上網查了一下, 政府單位相關資料中兩種名字都有出現

木鱉子: 花蓮農業改良場、種苗農業改良場

木鱉果:台東農業改良場、農業試驗所

  

這是網友陳坤燦分享的果實照片

  

果實對剖, 超美!! (照片分享者: 陳坤燦)

  

網友+鳥友 陳秋伶送了2020去泰國拍的木鱉果汁照片

我呢….剛好也在2020拍了木鱉果

組合一下, 一邊是台灣的, 一邊是泰國的, 品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感謝秋伶的熱心分享喔!

     

系友謝伊琳分享了木鱉果汁,果汁是源自於假種皮(左圖是由網友陳坤燦分享)

依玲說: 果汁得放夠甜,不然超濃稠有個味道

我心想: 之前有朋友說須搭配其他食材一起打成汁 , 可能就又要掩蓋這味道

       

在我們屏東內埔有位青農鍾德榮先生返鄉種木鱉果, 並研發許多相關的健康食品

剛透過FB豐田& 振豐大小事, 聯絡到鍾先生, 他提到之前有新聞去採訪他

新聞影片: 內埔返鄉青農種木鱉果 研發產品拚創生【客家新聞20210205】

點選標題即可觀看在Youtube的採訪紀錄, 上圖節錄自該影片

研發的相關食品有: 包括果汁 、肉鬆及木鱉果油等(6)

  

木鱉果的果肉可以用來烹煮

我吃過一回煮排骨湯, 但忘了拍照

上面這碗是中興大學森林系的王昇楊教授分享的木鱉果湯

味道普普, 有可能是我的烹調技術不佳所致, 據說很養生!!

  

這是興大附農森林科今年的實習老師吳宜蒨分享的

植物主角木鱉果外還有動物主角雞, 另外加上中藥材組合成的木鱉果雞肉湯

看起來是還沒煮…..可能煮好之後忘了拍, 就只拍了這張照片

除了煮湯之外,國內也有利用木虌果製成的如餅乾、饅頭、木虌果油(取自假種皮)等食品(5)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有篇野菜料理家庭食譜的文章中提到其果實含豐富之茄紅素、β類紅蘿蔔素、葉黃素(3)(5)

        

藤本植株

  

3-5 掌狀裂葉

  

葉互生

  

特寫一下葉子, 喜歡上面的花紋!

以上紀錄 於2020年拍攝

 

相關資訊:

中文名:木虌子、木鼈子、木鱉子

英文名: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

學  名: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別  名:木鱉子、臭屎瓜、木蟹、狗屎瓜、天草、漏苓子、土木鱉、木別子、木鱉瓜、藤桐,木鼈子(開寶本草),番木鼈(中國經濟植物志),糯飯果(雲南河口),老鼠拉冬瓜,Zyazyai(排灣)

原產地:中國大陸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和四川,台灣

 

相關參考資料:

1.痞客邦部落格(shoonz)-木鱉果種植記錄

2.農傳媒-木鱉果早熟品種(台東一號) 

3.野菜家庭食譜-木鱉子

4.奇特的植物-木虌子

5.豐年雜誌  農業技術  【木虌果攻略5】

6.新聞影片youtube: 內埔返鄉青農種木鱉果 研發產品拚創生【客家新聞20210205】

發表迴響

avatar
  訂閱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