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叫”米象”之米蟲

先貼一下這個自然標本, 是老天爺做的, 也=牠自製的!

是這陣子觀看米蟲時看到的….發現時牠就已經這個樣

昨日問了一下生態營隊昆蟲達人林俊豪老師: 這是否是死亡的霎那展的翅?

俊豪答說: 甲蟲是會有這種狀況

心想這隻米象是不是因為死前的掙扎才展的翅? 還是想在死亡的一瞬間留下美好的姿態

 忘了拍腹面有點可惜…..只好等下回有沒有機會遇到再說

   

這回細看米蟲, 想像上回看筍龜那樣的模式

    

先從外觀色澤看起

在農試所之”農業病蟲害智能管理決策系統 | 病蟲害資料庫” 描述成蟲顏色呈暗褐色(1)

不過這回遇到的米象們仔細看其實膚色會有個體間的差異

   

可能全身紅褐色, 也可能全身黑褐色, 也有可能紅褐-深褐各半

  

看這三隻奔向我的米象, 真的是有不同膚色

  

有些文獻會形容為紅褐色~黑色(2)

   

紅褐色

  

深褐色的上半身

  

有時會蠻黑的, 但也不是真正的黑! 或許可以描述為黑褐色

  

這回觀察的米象大致分三種不同色澤ABC

不知道只是不同色? 還是跟年齡有關?

覺得可能會與年齡有關! 這部分可以另外再觀察看看

    

若再細看, 可以看到鞘翅上四塊顏色較淡(橘色)的斑點,如圖中紅線所指之處

  

再細看….除了上述的淺色斑塊外, 背部其實佈滿了小孔(小凹洞), 有些文獻稱之為puncture,或pit(3)(4)

中文的話我會形容為小凹洞(白話易懂)

在”農業重要昆蟲科.亞科及物種之幼期形態與生態” 一書中把這一個個的小凹洞稱之為”刻點”(5)

發現”刻點”–兩字感覺較有學問!!

  

 若是與外型極為相似的玉米象比的話, 玉米象之背部也有刻點

背部中線的凹洞米象<20,而玉米象則 >20(4)

      

玉米象還沒機會遇到, 改日若真的遇上了也來數看看! 

在”農業重要昆蟲科.亞科及物種之幼期形態與生態” 一書中有個米象與玉米象的比較表,節錄如上

書裡米象與玉米象的圖文的部分作者都是農試所的姚美吉博士

不過書裡倒是沒提到數目的差異

 上網查詢資料時發現科博館的Let’s 探索居家昆蟲網頁裡(  居家昆蟲»象鼻蟲»米象)   有提到小凹洞的個數, 內容裡用了”點刻” 兩字!

點選上面連結字”米象” 即可進入科博館的網頁內容, 還有精采圖片喔!

裏頭也描述“點刻”小於20

  

那就真的來數數看, 在螢幕上把圖放大, 數了一下, 約15個, 確實小於20(4)

左右兩隻含糊地數起來大約相等!

另外其實鞘翅上也佈滿的刻點

 

翻開來看腹面,其實腹部及腳足位置上的白點應該也是刻點?!

另外腹部的節數在昆蟲鑑別的時候好像也是特徵之一(7)

          

至於公母怎麼分?

雄性米象鼻有一個突出的插入器(aedeagus又名交尾刺或交尾器),位於腹部末端

雌性的則沒有交尾器

這是千真萬確的區別方式,不過這須在也是交尾時才能看得到

  

好像只能在交配的時候知道公的在上, 母的在下

  

或是交配當下抓出來, 認好哪個是公? 哪個是母? 不然真的難分~

不過有找到一篇文章針對雌雄個體的8個部位的長度寬度平均值做比較

其中有6 個形態特徵(喙長、喙寬、前胸長、前胸寬、腹部第3胸板寬度和觸鬚寬度)在雌 >雄且其間存在顯著差異,文中有表列(6)

  

遠遠看~感覺上一長一短, 交配當下取的樣

   

也是交配當下取的樣, 實際外觀比較起來好像也不怎麼明顯!?

      

公母難分!

有篇文獻中有描述:

區分性別,可由喙部和腹部末端的背板和背板

1.嘴喙雄性比雌性更小、更粗、彎曲程度更小。在雄性嘴喙的背部暗淡且有緊密的刻點,但雌性的背部則閃閃發亮,刻點較為稀疏

2.從側面看雌性的腹面呈直線,但在雄性則向後彎曲,曲率是雄性較大

3.雌性尾部後緣是中間有缺口,最後一個腹板是一塊基部分叉,與雄性的基部分叉不同,雄性的基部由兩個部分組成,比雌性更小的亞骨片,尾部和尾部最後的腹板均隱藏在體內

文章裏頭有漂亮的電子顯微鏡的照片(9)

         
這陣子與牠們相處….發現牠們出來變成蟲後好像也不怎麼進食?
有時安安靜靜, 只有幫牠們拍照時才會群體總動員, 忙碌地叭叭走
不知道是否變成蟲後即來到”蟲生”的近終點處, 剩下的就是尋找伴侶了此一生?
不過查了一下, 在維基百科中寫道:
成年米象可以存活長達兩年之久。雌性每天產卵 2-6 個,一生最多產 300 個。
雌性會用口器在穀粒上鑽洞,之後產卵放入洞中, 再並用產卵器的分泌物將其密封
幼蟲會在米中發育,成長過程中會將穀物挖空, 之後在米粒內化蛹之後羽化為成蟲
  
成蟲會鑽孔至適合的孔洞大小後鑽出米粒
   

觀察過程中有看到幾隻成蟲展翅,  拍幾下翅膀, 低飛一兩回

上圖中飛行的那隻可以看到上翅與下翅

  

因為想再多拍幾張飛行版的米蟲, 所以需守著拍飛行的霎那,但一直拍不好!!
後來發現這菜心罐頭拿來當腳架剛剛好
還有這罐頭材質是玻璃的,可能太滑所以牠們爬不到1/4 就會滑下去
心想….真好! 這樣我可以守著拍, 愛拍多久就拍多久!!! 不怕牠們爬上來 
    
另外因為前幾天有朋友請吃乖乖, 是米乖乖
吃完了才想到說或許可以為牠們,看是否牠們會啃食?
所以去買了椰子奶油乖乖, 不過是玉米的
放進玻璃罐中請米蟲吃乖乖~只是不知牠們是否可以辨識米與玉米?或是兩種牠們都喜歡?
      
看牠們在裏頭的孔洞中穿梭, 猶如在裏頭玩迷宮遊戲!
至於牠們吃不吃? 還沒有結論! 
米象吃不吃玉米, 玉米象吃不吃米? 等查到答案再來補寫
     
 
在罐頭上守著守著….展翅的畫面果然拍到!
找找看是哪隻在飛?
  
是牠!
活的展翅米象
  
回過頭去看置首的飛行版米象牠自行製作的標本
  

米象屬鞘翅目, 象鼻蟲科, 米象屬Rice weevil (Sitophilus oryzae) 與玉米象Maize weevil (S. zeamais)同屬

做了張外觀解剖圖圖,位置標號比照上次的台灣大象鼻蟲的外觀解剖圖

1.觸鬚, 下方如念珠狀, 整條外觀看起來像個長靴子

2. 口器長形, 橘色+黑色, 側邊中央有溝, 上方表面有疣狀突起, 是用來鑽竹子的

3.頭部, 可見複眼(3a) 及眼下方的橘黑色像睫毛的構造(3b),左右眼都有

4.為前胸背板,腹面之胸部分前胸-中胸-後胸, 如圖中之4a-4b-4c

5.腹部
6.翅膀, 6a.上翅  6b.下翅
7.足
    7a-7b-7c分別為前足-中足-後足
    7-1最末端的爪、7-2跗節、7-3脛節、7-4腿節
  

成蟲米象每天平均產卵4個,壽命可達四至五個月。整個生命週期在炎熱的夏季可能只需26至32天,若是在天氣較涼時則需要更長的時間(10)(11)

另有篇文獻依不同季節月份做了實驗測試米象的生命週期(實驗年份:2016-2017,地點:西孟加拉邦)

實驗結果:

1.雄成蟲最長的壽命進食時的壽命為 58.72±3.44 天,不進食時的壽命為 12.98±0.98 天

2.雌重重有食物的成年壽命為77.23±3.11天,無食物的成年壽命為14.47±0.69天

3.雄性有食物時的總生命週期(96.09±3.81),沒有食物(50.35±1.85)

雌蟲有食物總生命週期有食物時(114.61±2.98),沒食物時(51.84±1.56)

雌性的壽命始終高於雄性(12) ,人統計起來也是如此, 許多的動物也是,但並非絕對!! 

  
而其實還有其他的蟲也吃米!
  
對米的危害如上
以上資料來源: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及農業E報,都是農委會的網站(8)
這回的米象觀察就此結束~  
不種田, 所以不談防治, 純賞蟲!!
       再來可能就要回植物圈去了….至於看甚麼植物? 再議….
相關資訊:
中文名:米象
英文名:Rice weevil
學    名: Sitophilus oryzae (Linnaeus, 1763)

參考資料:

1.農業病蟲害智能管理決策系統 | 病蟲害資料庫-米象

2.Multiple mating and mate choice in Sitiohilus oryzea(L.) (COLEOPTERA:CURCULIONIDAE)

3.Pest of rice (Sitophilus oryzae): Distribution, Life cycle, Nature of damage and Control measures

4.https://www.scientificlib.com/en/Biology/Animalia/Arthropoda/Insects/SitophilusOryzae01.html

5.農業重要昆蟲科.亞科及物種之幼期形態與生態

6.Gender Identification of Sitophilus oryzae using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 comparison study

7.中山大學生物資優班昆蟲學

8.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農業E報–網站資訊

9.MORPHOLOGICAL STUDIES ON SOME EXTERNAL AND INTERNAL STRUCTURES OF RICE WEEVIL, Sitophilus oryzae (L.)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A MAJOR PEST OF THE STORED CEREALS IN EGYPT

10.Pest of rice (Sitophilus oryzae): Distribution, Life cycle, Nature of damage and Control measures

11.RICE WEEVIL, SITOPHILUS ORYZAE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12.Biology of Sitophilus oryzae (L.) (Coleoptera: Curculionidae) on Stored Rice
Grains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in Terai Agro-Ecology of West Bengal

發表迴響

avatar
  訂閱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