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學校的金石文老師在FB上貼了貝殼杉整顆毬果的照片, 就是上圖中箭頭指的那一顆
那天金老師帶著學生逛校園看植物, 剛好路過學府路右側步道時撿到一顆貝殼杉的完整毬果
就是這棵樹!! 超級幸運...也很羨慕作物分類學的學生能遇上它
圖是合成的喔! (感謝鴻運與耕誌分享的照片)
之前我也遇過,只是都是這種摔得很慘的毬果!!
老師說要遇到完整的毬果不容易,一個方法就是”採”! 而且要採未熟毬果
不然就會很像超熟的釋迦, 拿在手上或採集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散得七零八落…..
在這路旁步道上有三種南洋杉科的行道樹:
肯氏南洋杉(左)-貝殼杉(中)-小葉南洋杉(右) —(備註: 貝殼杉不確定種名)
三種都是園藝造景常見的樹種
若是走一回…….撿到三種毬果, 應該可以去買大樂透!! 不過若真的有這麼一回事, 不用去買我也會樂透
之前學校同事撿過一個”肯氏” 送我, “小葉”是一位網友送的禮物,再加這回金老師上課時撿到的”貝殼杉”
三個南洋杉科的毬果與果鱗肩並肩擺一起比一比, 小葉與肯氏很像, 貝殼杉一看就能分辨
樹木學書上有寫:
成熟後種子與果鱗離生,果鱗上無舌狀苞—-南洋杉屬(Araucaria)
珠鱗基部與苞鱗合生, 而先端與苞鱗分離, 形成舌狀突起(ligule)—貝殼杉屬(Agathis)
果鱗比較如上, 詳細說明可看以前的日誌
上課時老師身旁圍了一群學生聽解說,幫這顆不速之客拍照
耕誌後來還幫忙加了尺拍一張,如此一來可知毬果大小
現場好像還有撿到一顆摔半的毬果,剛好可以拍一下橫剖的構造
之前我也拍過, 拍照時中間中軸傾斜一點可以看得比較清楚
果鱗就著生於毬果的中軸, 圖中我剪了一個種子貼在上頭(如圖中的A)
可以看種子與果鱗及毬果中軸著生的相對位置,三者之間緊密組合
圖中標示:
A. 種子 B.下一層的種子主體部位 C.脫落痕(attachment scar 或 scar of seed ) D.毬果中軸 E.果鱗
凱亭這動作好! 與樹+葉拍合照 , 偶而在下方的樹幹上也會長出葉子
不知這種葉子有沒有特殊名詞, 若有查到在來補寫
貝殼杉雖屬針葉樹但它的葉子不”針” , 倒是挺闊葉的!
![]() |
![]() |
![]() |
老師有帶高枝剪出門, 剪了少許葉片方便解說 (照片是宗翰分享的)
葉特徵: 葉寬闊革質,殆無柄,對生或互生, 葉脈平行
透過FB messenger 聊貝殼杉時老師有提到它跟竹柏的葉子很像
以前的前輩們都會說:
區分的時候可以用揉揉葉片, 若是有芭樂味道者是竹柏, 貝殼杉則沒有芭樂味
在林試所服務的校友陳建帆助理研究員說還有另一個特徵可區分:
竹柏頂芽是尖的,而貝殼杉的頂芽是圓鈍形
花蓮農校的李文正老師說:可以這樣記—竹子尖尖, 貝殼圓圓(考試時很好用喔!)
把我拍的果鱗也加在一起….有樹有毬果(整顆的-半顆的-散掉的果鱗與種子)
存放在黑胡桃網路閣裡, 希望留作紀念外, 也希望能分享給在網路搜尋貝殼杉相關資料的人一些小幫助
上網搜尋時找到自己想要的資料也是一件蠻快樂的事!!
小縮圖下方都有標上學生的名字, 感謝他們熱心分享
我問老師: 作物分類學也上裸子植物呀?!
老師說作物分類學主要是想讓農園的學生有分類的概念
我心裡在想…..那我們吃的松子算不算作物!? 感覺上應該算
集在一起做了個幻燈片檔—停留片刻可觀賞 (共15張照片)
相關資訊:
中文名: XX貝殼杉(南洋杉科Araucariaceae)
學 名: Agathis sp.
南洋杉科特徵:
- 喬木,具輪生枝條, 雌雄異株
- 葉互生,鑿狀或卵狀披針形
- 雄毬花大形,腋生或短枝上頂生,具多數鱗片(小孢子葉),每片多數線狀小孢子囊, 小孢子(或稱花粉)球狀無翅
- 雌毬花頂生或腋生,鱗片脫落性,每珠鱗(心皮)一胚珠,珠鱗與苞鱗合生,或珠鱗基部與苞鱗合生, 而先端與苞鱗分離, 形成舌狀突起(ligule)
- 毬果成熟後種子與果鱗合生或離生,子葉2-4枚
貝殼杉屬特徵:
- 葉寬闊革質,殆無柄,對生或互生, 葉脈平行
- 雄毬花與雌毬花皆腋生
- 毬果卵形,成熟後種子與果鱗離生,果鱗上無舌狀苞,種子具翅,脫落後回在果鱗上留下脫落痕(scar of seed,deattachment scar)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