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專門整理肯氏南洋杉的照片, 裏頭有校友建帆送的雌雄毬花照片(謝謝建帆的分享)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看過肯氏南洋杉的雄毬花, 所以就先來看它….(建帆送的照片)
台灣樹木誌上說它的雄毬花算大形的毬花,不知道南洋杉科雄毬花的大小在裸子植物裡排在哪?
回想起來, 好像真的大型 (不過蘇鐵及 鳳尾蕉科的除外)
因為裸子植物中看過的雄毬花的種類不多... 不知還有哪一科的裸子植物雄毬花會跟南洋杉科的雄毬花大小相近
建帆也有細拍雄毬花(小孢子囊穗)裡的小孢子囊
還取出單獨的小孢子葉,上頭著生數個條狀的小孢子囊(雖不是”花”,但也有人稱之為花粉囊)
這是很久以前在屏科大森林系館旁拍到的肯氏南洋杉的雌毬花
當時用了高枝剪在2樓的陽台剪了一段有雌毬花的枝條
目的就是要拆它!
詳細的相關內容已經寫在上一回的 淺談裸子植物(9c)-南洋杉屬的苞鱗與珠鱗 (點選即可進入)
這是雌毬花裡的一組鱗片(包含了珠鱗與苞鱗)
而一般我們會把珠鱗與大孢子葉視為同義的名詞,而苞鱗則是失去生殖能力的大孢子葉
所以大孢子葉會在上圖中標示為2的位置,大孢子葉上(內)長了胚珠
胚珠是種子植物特有的構造,由珠心和珠被组成
珠心相當於蕨類植物裡的大孢子囊,珠被則是珠心(大孢子囊)基部的附属物
此附屬物向上延伸形成珠被包裹珠心作為保護組織 (也有人認為珠被是可孕性的大孢子葉)
心裡在想”珠被”不知可不可以視為如同蕨類植物葉子上的”孢膜” ?
接著一連串複雜的生命週期中發育過程….(直接點選上圖可以放大看清楚些)
這是102學年度的一年級學生張家琦植物學的作業–裸子植物(松)之生命週期解說圖繪製
我在作業外圍添加了肯氏南洋杉的相關照片
圖中標示:0.大孢子 0a僅存的大孢子 1.藏卵器 2.珠被 3.珠心 4.雌配子體 5.苞鱗 6.珠鱗
這段生命週期說明如下:
1.珠心內會產生一個大孢子母細胞,此母細胞再行減數分裂產生四個大孢子,但只有一個會留存(其他萎縮消失)
2.僅存的大孢子發育形成雌配子體(將來大部分會發育形成營養組織,也就是裸子植物種子裡的胚乳)
3.在雌配子體的前端會產生藏卵器,藏卵器內會產生卵子(將來與花粉管引進來的精子結合成結合子)
4.結合子將來發育成胚,胚外包裹著由配子體發育成的胚乳
胚開始發育時雌配子體中央部位的細胞開始解體,形成一空腔。胚則因為基部 suspensor 伸長而被擠入空腔中。雌配子體在胚發育過程中逐漸累積脂質,澱粉及蛋白質等養分,於是種子成熟時雌配子體成了一個儲存養分的組織,將來提供胚發芽時所需要的養料
5.胚乳外包裹著珠心與珠被與內部的新生命"胚"
這是建帆提供的照片–雌毬花半剖面之端部鱗片
可以看到苞鱗的中央部位已經開始變寬…..先端形狀好像維持不變
苞鱗變寬的部分將來近邊緣會成薄膜狀, 即是種翅(wing)的部分
先端的部分大小幾乎維持不變, 但呈彎曲狀
中央的部分(D2)由珠鱗與胚珠發育而成, D1為原本珠鱗先端的部分維持舌狀
詳細的解剖構造也寫在上一回: 淺談裸子植物(9c)-南洋杉屬的苞鱗與珠鱗
在我們學校種了很多的肯氏南洋杉( 於學府路上)
學府路左右兩側人行道上均有一整排的肯氏南洋杉
校園內也多處可見高聳的肯氏!
肯氏南洋杉的上部枝條會向上舉, 下部則近水平
小側枝多分歧, 所以遠觀時從樹幹伸展出來的側枝像一根根雞毛撢子
前幾天繞了一下校園, 採集了一些枝條的樣本
枝條與鑿形葉(樣本1)
枝條與鑿形葉(樣本2)
枝條與鑿形葉(樣本3)
不同的葉形與大小的鑿形葉會長在同一棵樹上!
將所有樣本上的鑿形葉採下排一排, 想從中找出某種 “氣質” (無法用語言文字敘述的氣質)
不過目前還在摸索中…..
外加一針葉子(小葉南洋杉之葉) —-左側第一個 (編號 1)
似乎可以看出一點點差異(不同的氣質!)
下一回就來改看小葉, 待續.............
相關資訊
南洋杉科特徵:
- 喬木,具輪生枝條, 雌雄異株稀同株
- 葉互生,鑿狀或卵狀披針形
- 雄毬花大形,腋生或短枝上頂生,具多數鱗片(小孢子葉),每片多數線狀小孢子囊, 小孢子(或稱花粉)球狀無翅
- 雌毬花頂生或腋生,鱗片脫落性,每珠鱗(心皮)一胚珠,珠鱗與苞鱗合生,或珠鱗基部與苞鱗合生, 而先端與苞鱗分離, 形成舌狀突起(ligule)
- 毬果成熟後種子與果鱗合生或離生,子葉2-4枚
南洋杉屬特徵:
- 葉鑿形至卵狀披針形, 脫落後基部肥大部分(葉褥,leaf cushion) 殘存
- 雄毬花與雌毬花均頂生,毬果毬形或卵形
- 苞鱗兩側成薄膜翅狀
- 珠鱗基部與苞鱗合生, 而先端與苞鱗分離, 形成舌狀突起(ligule)
- 種子內胚乳豐富, 胚之子葉數枚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