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看石地錢片狀體

其實許久前曾寫過石地錢

原本想避開之前寫過的內容, 只寫近日得到的相關新資訊, 不過還真難取捨

考慮了許久…..最後決定忘了往事, 一切重新再寫一回! 

  

之前的日誌目錄如上,

當時只知道它是liverwort後來才知道是石地錢, 所以有些日誌的標題有做了些修改

最後一篇解剖構造(4) 中有些問題當時沒有得到明確的解答, 有可能因為忙碌或被別的植物吸引, 因此停止後後續的觀察

  

近日從當時拍攝的紀錄照中重新細看一回

(相遇時間2011.0226 於北埔秀巒山, 著生於石壁上, 植株上可以看到片狀體+雌雄托)

  

先從片狀體開始….  

抄了一下林善雄老師寫的台灣蘚類植物彩色圖鑑中特徵的敘述:

       背面綠色,緣跟腹面為紫紅色。片狀體1~4cm長,5~7mm寬,2叉狀分歧

網路上也可以查詢喔!

電子書台灣蘚類植物彩色圖鑑-石地錢

網址: https://www.fullhouse.idv.tw/mosses/liverworts/340.htm

  

近一點看, 可見鼓起的氣孔+紫色邊緣+腹鱗片附屬物反捲覆蓋片狀體之先端

  

前陣子才知道片狀體先端反捲的腹鱗片附屬物具有保護端生分生組織的功能

  

先端與反捲之腹鱗片附屬物特寫

  

氣孔+紫色邊緣

   

昨日於FB台灣苔蘚類生態紀錄誌裡分享這張照片,取名為“舞台”

林善雄老師形容: 布幕與三座舞台燈光

再看一回…這鼓起的氣孔還真像舞台上的燈具!

  

兩張照片組合, 不同角度看氣孔, 一個如八卦, 另一個如蒙古包, 也像小巨蛋!

  

俯視如八卦, 也像蜘蛛網!

  

氣孔側視顯微特寫照片集

3. 側視  4.氣孔非正中位置縱剖  5.發育成熟之氣孔   6. 發育初期之氣孔

林善雄老師協助說明:

苔蘚的通氣孔是不會開閉的(高等植物葉的氣孔才會主動開閉)

照片5的通氣孔大,是它發育很成熟

照片6的通氣孔小,是它發育初期.不是同一個通氣孔的開閉.

   

解剖顯微鏡下的的氣孔

  

側面看氣室–看起來像甜點蜂蜜沙其馬!

石地錢之氣室特徵:  氣室數層(詳細構造於後面看顯微解剖圖時再細看)

  

石地錢片狀體背面的氣孔 屬單孔形氣孔(simple pore), 台灣地錢片狀體上的氣孔則屬複孔形氣孔( compound pore)

  

 

A的那種形狀有文獻形容為half-barrel shaped or, more aptly, blister-shaped,所以中文或許可以形容為半桶狀或水泡狀(就像我們的手若被燙到起的水泡)

B的那種形態有些文章會形容為Barrel-shaped air pores,中文就翻譯為桶狀

也有人把A 的這一型歸為simple pore ,B則歸類為 compound pore,中文或許可以翻譯為單孔形複孔形氣孔,單孔只有一個對上的孔, 複孔則有向外及向內(氣室)的孔

若以這兩個字當關鍵字上網查詢, 也可以查到有學者在檢索表裡用simple pore-compound pore 作為分類特徵

    

接下來看腹面

  

邊緣紫色, 腹鱗片也紫色, 還有黃褐色假根

  

解剖顯微鏡下腹面的模樣

圖中標示: B2. 腹面   I. 腹鱗片 Ia.附屬物  H.假根

  

這回選照片時才注意到前陣子學到的兩型假根,上圖兩種假根都有喔!

1.瘤狀假根( pegged  rhizoids 或  tuberculated rhizoids )

2.平滑假根(smooth rhizoids)

 

腹鱗片特寫, 先端有兩條披針形附屬物

  

鱗片上有一個特殊的構造,原本以為只是細胞間隙

後來林善雄老師提到:

     中肋腹面,腹鱗片及無性芽只要與基質碰觸附著的那一位置,為了固定幾乎都會長出假根

     而這類似細胞間隙的構造其實是玫瑰心細胞

     被6-8個玫瑰花瓣細胞包圍的中央核心細胞是假根產生的源頭

這才開始上網查資料,查到twitter裡的一張腹鱗片長假根的照片

Pegged rhizoids on the ventral scale  攝影者: 何小蘭(Xiaolan He) 是老師的朋友!

老師幫忙附加說明: 一堆柱狀假棍長在腹鱗片的圖(注意假根長在玫瑰圖核心的基部細胞)

    

黃色箭頭所指的便是長假根的玫瑰花心細胞, 畫了一條假根

著生的假根可能是瘤狀假根( pegged  rhizoids 或  tuberculated rhizoids )

  

 也可能是平滑假根(smooth rhizoids)  

老師提供一個文獻裏頭的一個解說圖以地錢為例–同時有兩型假根著生於腹鱗片上

文獻:

Schuster, R. M. 1992. The Hepaticae and Anthocerotae of North America, Vol. VI.,p.322

    

片狀體腹面也有玫瑰花心細胞

  

不管是腹鱗片或是腹面玫瑰花心細胞都可能長假根喔!

  

除了邊緣紫色外, 有時候某些狀況下整個片狀體都會變紫色

這部分在上回的日誌裡有提到一些相關的資訊

   

片狀體的橫剖面, 可見上方的氣室(綠色的位置)與下方的薄壁細胞(淺紅色的位置)

不過照片的顏色與光線也有關係, 所以色澤只供參考

  

有時中央的薄壁細胞也可能會有色素累積, 如上圖的紫色橢圓形團狀的部分

 Berland 等人2019 年以地錢之孢芽發育產生的新片狀體為試驗材料, 也發現與riccionidin相同的色素與細胞壁結合,其顏色與花青素相似,但具有不同的生物合成、顏色特性和化學性質,包括強螢光。將之命名為“auronidin” (auronidins 或許可以翻譯為 “噢哢啶”)

 

另一張有兩團色素累積的細胞

   

先猜測不同位置的橫切面模樣

備註:

1.接近分岔處的橫切面(有點可惜當初沒有拍到整個橫剖面!) 

2.紫紅色橫切是用軟體將上圖的橫剖面改成全紫紅色, 所以顏色只是虛擬而非是真實

  

林善雄老師的看法

斷面圖下半部,非綠色而帶淡紫色部位之腹組織或腹薄壁組織出現三種不同狀態

左圖-均勻不分區,中圖-分化出一個中央區(由細胞壁及角多少加厚深紫色緻密之細胞所組成),右圖-分化出二小區.以對這三種狀態變化是個體內或族群內之變異,有待商榷!

  以後有機會遇上再切切看

          

因為片狀體兩邊對稱, 所以在右邊補加了缺少的一些組織構造, 讓它變為整個片狀體之橫剖面(所以上圖非真實照片)

          

解剖圖– A.氣室  B.薄壁細胞  C.腹鱗片  D.假根 E. 氣孔  F.上表皮

       

A.氣室  B.薄壁細胞    F.上表皮 G. 構成氣室的綠色組織

  

石地錢屬多室石地錢科

這回回顧以前拍的照片才恍然大悟原來多室石地錢科之”多室” 是因為氣室多室

如上圖箭頭所指之處

   

特徵: 氣室分隔, 構成綠色細胞組織, 氣室內空無一物

  

氣室特寫

  

更細的氣室構造圖

  

這回的日誌其實可以算是私人網路課的上課筆記, 教師: 林善雄老師!

下回改看雌雄托

  

相關資訊:

中文名: 石地錢(多室石地錢科Aytoniaceae)

 學   名: Reboulia hemisphaerica (L.) Rad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