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並陸續拍攝米蟲將近一個月, 這回想挑一些照片寫一下米蟲的生命週期(Life cycle), 也有人稱之為生活史
就從這精采畫面開始~米蟲之婚禮
某日傍晚在桌燈的照射下拍著忙碌奔走的米象們時發現兩隻米象抱在一起,且一直停在那兒一動也不動
喀嚓….拍下這兩隻正在交配中的米象
把牠們用鑷子從飼養盒中夾出來, 輕輕放下後, 可能是受到驚嚇, 兩夫妻脫離米粒後母米象背著老公快速奔跑
用支小塑膠尺引導牠們爬上尺來, 量一下大小之外, 這樣拍照會比較容易對焦, 還可以隨意調整我想要的角度
交配的時間維持蠻久的…..沒有計時, 也不知牠們是何時開始就抱在一起?
特寫一下
再加一張有透光的照片
之後我把牠們關在一個小房間裡,給幾粒米, 心中有個夢想: 哪天或許可以從某粒米中跑出牠們的下一代來!
米袋裡的蟲清了又清, 幾天以來都清不完, 那裏頭肯定會有上在生命週期中卵-幼蟲-蛹的個體
於是把米泡水, 心想被蛀蝕的米粒應該會較輕, 洗米時會浮起, 加水之後果真
於是將浮起的米粒裝一盤, 下沉的米粒也掏一些出來裝一盤
浮起的一盤想看幼蟲及蛹, 下沉的那盤則想試試看可否找到卵(因為占米粒的體積較小, 比重還沒輕到會浮起)
就這樣一個個用縫衣針及鑷子將米粒拆開
拆了許多個, 因為隨意拍, 所以也沒有實際記錄這粒米中的是幼蟲還是蛹? 不過可以猜….
我猜畫面上米粒中的是隻幼蟲
幼蟲的模樣長這樣~
而這粒米中的我猜是蛹, 因為感覺可以看到頭部的曲線
蛹的模樣長這樣, 看起來像是半透明六隻腳緊縮的米象
一個轉側面拍張照
不同成熟度的蛹, 於米粒中–頭部轉橘褐色
尚未手工拆解的米粒, 這時的米象已經會自己鑽孔(這階段應該可以稱之為成蟲-年幼的成蟲)
後來還是被我強行拆開, 出來的時候一動也不動! 六腳緊縮
之後會像這樣六腳張開
那天一次得幼蟲,蛹和幾近成蟲的個體, 擺在一起拍個合照
而這幾天看了很多糙米的米粒, 卵的部分始終沒找著~ 所以先用畫的(畫了六個卵, 實際上最多可以幾個? 不知道)
前幾天問了郭華仁老師: 米象產卵時是不是都會在胚的位置? 還是可以在米粒的任何位置均可?
老師說:
我解剖的米粒不多,只看過一次,胚部充滿了蟲卵。有沒有在胚乳的我不曉得。不過胚部蛋白質與油脂較多,因此更容易招來米象吃空,順便排卵,很合理吧。
上網查詢資料時確實有看到老師說的情況, 胚的位置有數個卵在裏頭
照片連結如下: 點選即可看圖
書裡米象的部分是農試所的姚美吉博士寫的, 照片也是姚博士拍的
於是寫了封email 問姚博士是否可以分享書中蟲卵的照片?
姚博士回函說:
關於米象各時期照片可參考以下網站,將可提供您較完整資料! 尚有320種常見病蟲害資訊,提供您參考!
https://azai.tari.gov.tw/datasheet.aspx?id=159
該網址為”農業病蟲害智能管理決策系統 | 病蟲害資料庫” 中米象的相關資料, 網頁中有卵的照片
在此很感謝姚博士提供的網站資訊
所以我就仿照網頁中卵的模樣, 自己畫了個卵, 如上箭頭所指之處
在農試所的”農業病蟲害智能管理決策系統 | 病蟲害資料庫” 中米象的相關資料中描述
卵: 乳白色半透明,長橢圓形。長 0.45 – 0.7 mm
把蟲卵放大誇張一些, 比較能看清楚看它的形狀, 貼在蛹旁邊
也順道做了張卵-幼蟲-蛹-成蟲的做個暫時性米象的生命週期圖
改天若真的哪天拍到卵的話再來補貼“真的卵”
抄一下網頁中的資料:
米象為重要且常見之積穀害蟲,年發生 8 世代,1 世代約 20 – 50 日,在 27.2℃ 時米象每世代需 25 日,在 17℃ 時需 92 日,在 13℃ 時成蟲幾乎呈現不活動狀態。
目前正值夏日, 所以應該約20天即可, 難怪米袋中近來陸續出蟲!!!
上圖的米象還躲在米粒中, 光線一照, 可見米粒中黑黑一團
仔細看上頭已經有孔,表示快出來了!
這粒米也是同樣狀況, 只是出口位置不同
因為好奇….所以先把米粒剖開,有如剖腹產!
裏頭的米象還真可愛, 橘褐色的迷你小象鼻蟲
另外還遇到一個努力想自然產的米象~
發現還蠻有趣的, 所以多拍了幾張, 一個即將臨盆的小米象
還拍到了牠片”小米象離巢過程”的影片, 點選play 即可觀賞, 剛開始出不來還一直轉圈圈
後來才好不容易從米粒中出來! 也是點選play 即可觀賞
有拍到牠出來的那一剎那喔! 顏色橘褐色
不知是否出巢後會逐漸變色, 在米象群體中常會出現不同色澤的個體
如上: 1.橘褐色 2.一半橘褐一半深褐色 3. 另一個是全身深褐色
再一張不同色澤的個體
成蟲特寫~
這回的米象生活史就先到此, 下回專看成蟲, 順道讀點書做個筆記,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