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須先感謝八甲休閒魚場、Aria Lai及林熙棟 分享了一些樹薯的相關照片
活了近60歲, 今年第一次吃到樹薯! 好吃….所以想寫一下它
許久前曾在FB 裡看到Aria Lai 分享”採樹薯” 照片–一大串樹薯
原先在土中的模樣-據說挖這樣一棵樹薯約需一個多小時 ( 照片分享者: Aria Lai)
第一次認識樹薯是在我們學校的農場
那天在農場閒晃,巧遇農園系的金石文老師,路過這時問了老師這是何樹?
老師答:樹薯
當下拍了它的葉子, 記在腦子裡, 感覺還蠻好認的
一回在武洛溪畔一個像是廢棄的農地裡遇見樹薯植株, 樹上稀稀疏疏只長了幾片葉子
因為好奇, 想看看它在地下長甚麼樣? 所以挖了一小區塊的泥土, 不見薯, 只看到橫走的地下莖
不過或許是因為當種植的人是採用水平插法…
前幾天網友林熙棟在FB分享了樹薯照片, 他說他用斜插法
這陣子上網查詢樹薯相關資料時發現: 斜插與水平插法長薯的模式會有差異
參考圖解連結如下:
https://www.uq.edu.au/_School_Science_Lessons/64.15.GIF
這是熙棟家的樹薯清洗乾淨後的模樣, 外頭有像樹皮的皮
熙棟說皮可以用剝除的方式, 若剝不乾淨的話再用削的, 這些就是樹薯皮, 外側褐色, 內側乳白色
請熙棟幫忙拍了一下橫切面, 不過皮已經削了! 所以參考網路上的解剖圖把皮畫回去
樹薯皮包括1-2 , 或許也有到3 , 3 的位置應該是樹薯的形成層, 而我們吃的部位會是4-5-6
備註: 6的位置可能會稍微硬一些
若是橫切太大, 可以再切成小塊如上, 吃不完可放冷凍庫
熙棟把它蒸來吃, 分享照片外還附加形容: 外層QQ, 內部鬆鬆
若是直徑不大的部位可以就這樣橫切成段( 照片分享者: Aria Lai)
Aria Lai 把它拿來煮排骨湯
煮雞湯
煮甜湯+湯圓
因為沒吃過樹薯, 所以前陣子打電話問了也住屏東內埔的李媽媽: 內埔市場哪兒可以買到樹薯?
李媽媽答說: 一般樹薯在我們這很少在市場上出現, 通常都是收成時送給親朋好友分享 !
剛好李媽媽家有... 問說: 怎樣, 你想要?!
我答說: 是啊! 沒吃過想吃吃看……於是得樹薯如上
我也試著煮一小鍋排骨樹薯湯, 好吃!
甜湯一小鍋, 加了紅豆與湯圓,也好吃!
吃樹薯的願望….打通電話就達成了, 超級感謝李媽媽的分享!
對樹薯這儲存根的構造有點好奇!
想上網看看有沒有人拍了它的解剖圖, 找到FB裡八甲休閒魚場主人分享的樹薯
八甲休閒魚場主人還切了它的橫切!! 於是留言問說是否可以分享?
主人很爽快的答應了,是一個完整包括樹薯帶皮的橫切
樹薯剝皮可以這樣剝... (照片分享者: 八甲休閒魚場)
似乎不難剝, 而且剝得超完整
(照片分享者: 八甲休閒魚場)
猜測剝離的位置是在形成層的位置, 至於形成層會在內層還是外層?
這部分可以需要再進一步確認 , 不過也可能兩邊都有, 也就是在形成層”當層”開裂 ,如上圖之黑色虛線的位置
橫切面解剖圖(照片分享者: 八甲休閒魚場), 標示說明如下:
1.周皮(periderm)–可能包括木栓層 (cork layer or phellem)、木栓形成層 (cork cambium or phellogen)、栓皮層 (phelloderm)
2.次生韌皮部(secondary phloem), 內含乳液細胞(latex cell)會分泌乳汁
3.形成層(cambium)
4-5.次生木質部(secondary xylem): 包括導管與儲存澱粉的薄壁細胞,為樹薯主要食用的部位
6.初生木質部(primary xylem, 可能由原生木質部(protoxylem)與後生木質部(metaxylem)組成
***後生木質部是由原生木質部分子由外向內漸次分化成熟的方式發育(原生木質部在外,後生木質部在內)
備註:
1.以上構造主要參考文獻-Development of Tuberous Cassava Roots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Descriptive Anatomy
2.各部位名稱在不同文獻中的描述會有些差異, 可能會把1稱為外皮(bark ) 或木栓層(suber), 2 稱為皮層(cortex),包括了木栓層+木栓形成層+栓皮層及韌皮部
其他相關參考文獻如下:
Anatomical Assessment of Root Formation and Tuberization in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Morphoanatomy and histochemistry analyses of cassava roots do not discriminate resistant from susceptible genotypes to soft root rot
Study of Post-Harvest Physiological Deterioration in Transgenic Cassava
仔細看, 橫切面上還有乳汁滲出, 查了一下這乳液細胞分布在韌皮部裡(1)
還有一篇文章裡提到這分泌出來的乳液具解毒的作用, 文章中提及
木薯根中的細胞含有具毒性的氰葡糖苷。乳汁中含有分解有毒物質的酶,但酶和毒物在活植物中不會接觸。
木薯於加工過程中會破壞細胞,使酶將有毒的氰葡糖苷轉化為氣態之氰化氫, 氣體釋放出來後根部才可安全食用(2)
另外一篇文章提到游離的氰化物會在儲存甲基乙基酮氰醇的糖苷(Lotaustralin)及亞麻苦苷(Linamarin)的細胞被破壞時透過細胞內容物混合於乳汁或質外體釋放出來(3)
樹薯全株有毒,塊根內的毒性也可能因品種不同,毒性大小及存在的部位可能也會有差異 ,塊根未煮熟或氰化物未完全分解前食用,會有中毒的危險 (4)(5)
在科技大觀園網站裡有篇文章裡提到: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臺南區農業改良場 吳昭慧)
去除木薯的氰化物,可採用加熱方式使氰酸揮發或溶解於水中把毒性減至最低
尤其是外皮含氰酸量較高,可經由去皮、蒸煮、炒、烤、浸水、薄切、磨碎、搗碎、壓碎、乾燥、碾碎等過程來減低毒性
目前台灣市場上可見到一種肉質是黃色的品種,俗稱黃金木薯,塊根較小,外皮褐色,皮層呈白色,可以直接煮成甜湯或料理食用(6)
不過網路上找不到這個品種的詳細資料,改日若有找到相關訊息再來補加說明
上述相關資訊來源:
2. Rooting out cassava’s poison- New Scientist
3.Cassava: The Drought, War and Famine Crop in a Changing World
用熙棟及 Aria Lai分享的照片組了一張圖
右上的小圖-熙棟說: 最中央的部分會形成較硬的心, 這硬心應該就是後生木質部造成的
猜測與發育程度有關, 有些不會太硬, 若老一點的樹薯可能就會硬些
(照片分享者: 八甲休閒魚場)-圓柱狀的樹薯
(照片分享者: 八甲休閒魚場)-切塊的樹薯
近拍 (照片分享者: 八甲休閒魚場)
樹薯還可以加工做成樹薯粉(或稱木薯粉), 可用來做餅乾、麵條、麥芽糖、味精、酒精、粉圓等之原料或可當成飼料
在廚房裡是烹調的小幫手, 煎炒煮炸都可能會用到它!
不過這樹薯粉的原料來源跟我們這回聊的樹薯品種可能不同(詳細情形等找到相關資料後再補充)
這回的樹薯之薯就先到此
其他網路相關文章:
1.失落的樹薯—農委會農業知識入口網
下回改看開花結果
相關資訊:
中文名: 樹薯(木薯)
英文名: Cassava,Manioc
學 名: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