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拆過單胞胎的紅海欖, 這回換雙胞胎
許多拆解動作只是重複執行, 不過這回多加了兩個方式
主要是想用不同的角度看果實與種子裏頭的構造
果實裡會有1-2個胎生苗, 主要的原因是子房內有四個胚珠
通常會只有1-2個胚珠授粉成功結成種子, 並也以1 個居多
順便在此貼上子房的縱橫剖面–內含4個胚珠
上圖罐子中的樣本全是雙胞胎, 其中有一個果實落地
近看可以看到開口處有兩個管口, 是 cotyledonary collar(暫時翻譯為子葉頸圈)
這是第一次解剖的方式, 簡易縱剖
也順便複習一下第一次看花萼的正下方的花梗與小苞片, 還有花序梗與苞片
詳細請看上一篇: 紅海欖B-果實與單胞胎生苗
縱剖面特寫
查了一些種子與胎生苗發育的相關資料, 得知:
胚珠受精後著生於珠孔(發芽孔)旁, 不過胚柄會在短時間內斷裂, 胚乳增生且早期為液狀,隨著種子內胚之發育流向珠孔, 推擠將珠孔擴大, 某個階段胚乳還會溢出珠孔之外
這是為何珠孔沒有閉合的原因
發育過程可以先參閱別人的繪圖:(改天若有拍到照片再補貼)
1.Rhizophora mangle
https://treasurecoastnatives.files.wordpress.com/2012/08/rhizophora-diagram-usejpg.jpg?w=645
2.The Embryology of Rhizophora Mangle
https://www.jstor.org/stable/2479156?seq=7#page_scan_tab_contents
胚之子葉為不規則形, 周圍包圍胚乳及種皮(種皮下端開孔)
胚芽與胚根位在近下端部分, 子葉則位於上端,與胚芽及下胚軸交接處發育成管狀
上圖中央兩個長條不規則狀的構造即是子葉(目前的狀況是已經長了胎生苗的階段 )
因為想看完整的管狀的cotyledonary collar, 所以改用另一種方式拆解
將子葉以不同方式擺放
看中空管狀的cotyledonary collar
這造型特化的子葉的造型,乍看之下超像心臟與血管!
側面看 一下形狀, cotyledonary collar下方碗狀的部分是種皮
完整的果實與雙胞胎生苗原先的相接模樣及分解
正常狀況, 胎生苗生長到某個程度即會脫落, 插於溼地中自力更生
將子葉從種皮中取出
單獨看果皮與種皮, 種皮下端開裂(感覺只有一半, 像頂帽子!)
橫剖一下, 仔細看 “7” 分為7a-7b兩層(先假定為內外種皮)
不過心裡想是不是外層有可能是內果皮??!! (純粹猜測…以後有機會在仔細觀察發育過程)
將果實切成好幾段….不過沒有什麼特殊畫面!
東湊西湊組張解剖圖
圖中標示:
1.花序梗 2.苞片 3.小苞片 4. 花梗 5.花萼 6.果實(果皮) 7a-7b.種皮 8.子葉
9.胎生苗之下胚軸 10. 胚芽, 11.cotyledonary collar( 暫譯為子葉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