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採集紅海欖的樣本有點晚, 少了尚未長胎生苗的果實….
不過以後可以再找機會補充, 這回就先看已經長苗的果實
將果實-種子-胎生苗的拆解組合為一張解剖圖, 如上
其實心裡很想看看尚未長苗時果實原本的真正面貌!
一邊解剖, 一邊猜想, 一邊查資料
雖有查到開花後結果的變化過程的圖文資料, 不過因為尚缺圖片,所以這部分先保留
也給自己預出一個未來的作業
昨日上網查詢資料時有發現一份不錯的圖文解說, 說明結果時果實與種子的內部變化
不過樹種不是這回的紅海欖, 而是同屬的美國紅樹(Rhizophora mangle)
1. The embryology of Rhizophora Mangle –(點選即可進入)
外加這幾天收集的相關資料連結
2.Semi-viviparous embryo development and dehydrin expression in the mangrove Rhizophora mucronata Lam.
3.The Botany of Mangroves 作者:P. B. Tomlinson,Philip Barry Tomlinson
4.Aquatic and Wetland Plants of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Dicotyledons
5.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s of viviparous mangrove propagules
先從紅海欖這個剛長出胎生苗不久的樣本開始看起….
胎生苗先冒出來的部分是下胚軸– 顏色為淡紅褐色
胎生苗的下胚軸越長越長
果實的另一端有宿存的花萼與下方花梗(Pedicel)與花序梗(Peduncle)
做張組合圖複習上回的紅海欖花朵與花序構造內容, 圖中標示如下:
1.花序梗 2.苞片 3.小苞片 4. 花梗 5.花萼 6.果實(果皮) 9.胎生苗之下胚軸
將果實與胎生苗一起對剖看裏頭的構造
果實部分看果皮與種子, 種子部分看種皮與胚
胚的部分呢則嘗試看可否找到子葉, 胚軸與胚根
另一個樣本對剖,近一點拍, 可以較清楚看到個組織構造間的界線
除了胎生特殊之外, 它們的子葉也很特別
將種子與胎生苗從果實中取出
因為子葉特化成特殊的形狀, 且合成一體
隨著種子與胎生苗成長過程子葉會改變形狀
上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的位置是種皮, 黃色箭頭則為子葉
換一個角度, 同樣紅色箭頭是種皮, 黃色箭頭則為子葉
子葉發育的後期會在先端發育形成短管狀(包裹著下胚軸的上端一小段與胚芽)
這短管狀的構造稱為 cotyledonary collar(暫時翻譯為子葉頸圈)
下胚軸持續增長並轉為綠色,等到胎生苗成長到某個程度時就會與子葉脫離落地
寫到這才想到這回沒有注意看現場是否有落地的小苗!
短管狀 cotyledonary collar---或許可以假想為兩根子葉柄合生成管狀,上方的子葉合生(隨便想的喔!)
這管狀構造具有保護胚芽的功能外還像個吸鐵般把下胚軸抓住, 直至胎生苗成熟到某個程度於適當時機再與下胚軸脫離
頂端的胚芽包含了第一對退化初生的葉子(10a),及具保護功能的托葉(10b)
cotyledonary collar 基部與下胚軸交接處的切面可見環狀排列的維管束(9c)
106.12.13 補貼長葉的胎生苗
接著改看尾端–有些下胚軸較長的胎生苗泡水數天後尾端會有一些小腫凸–是將要冒側根的地方
縱剖還可以看到側根從維管束旁伸出
外觀與縱剖看新長出來的側根–如虛線圈位置
今天收到NPUST森林系台灣紅樹林復育專家范貴珠老師寄來的照片
–紅海欖種植後尾端長根的模樣
整株苗的樣子
果實與胎生苗的照片–下胚軸的顏色有紅, 黃白及綠色(范貴珠老師贈圖)
范老師說它們是 黃色的變異胎生苗或稱白化苗–(范貴珠老師贈圖)
或許將來多跑幾個地方, 多看幾回說不定我也會遇上這特殊的白化苗
1.花序梗 2.苞片 3.小苞片 4. 花梗 5.花萼 6.果實(果皮) 7.種皮 8.子葉 9.胎生苗之下胚軸
左側再多了一張小圖, 圖中可見 10. 胚芽, 11.子葉頸圈( cotyledonary collar)
1.花序梗 2.苞片 3.小苞片 4. 花梗 5.花萼 6.果實(果皮) 7.種皮 8.子葉 9.胎生苗之下胚軸
9a縱剖面 9b橫剖面 9c維管束 10. 胚芽, 10a退化的第一對真葉 10b 托葉 11.子葉頸圈( cotyledonary collar)
106.12.13 補貼新組合圖, 10c 為幼苗第一對真葉
另外一旁還有許多在下胚軸表面的黑點, 目前查到資料說這些黑點是皮孔(lenticel)
參考文獻:
1.The genus Rhizophora (Rhizophoraceae) in north-eastern Australia
2.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sediment accretion on the seedlings of three common Thai mangrove species
近看皮孔
轉個角度,增加一些立體感
備註:
皮孔(lenticel)由周皮中的木栓形成層向外分化形成的鬆疏組織,功能雖與氣孔相似,但兩者之構造不同
由一些扁平形填充細胞(filling cell、complemetary cell)組成,橫斷面為凸鏡形,如圖4-55、4-56、4-57所示,其細胞排列疏鬆,細胞間隙大,在表皮未脫落前,即於氣孔下形成,但兩者之產生並無直接關係,皮孔大者常超過一公分,小者尚不及一公厘
胎生苗的下胚軸上有許多黑點(皮孔)
有的時候一個果實內會有兩個胎生苗…..
主要是因為子房內四個胚珠有兩個授粉成功, 而後發育成兩個胎生苗
下一回就來仔細看看內含雙胞胎的果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