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者:102 木設一 王宣蘋
淡淡的鉛筆素描,把叢立孔雀椰子的成長紀錄畫得真好!
說實在話直到目前為止我自己對單子葉植物的種子及幼苗的構造並不是十分了解
上課時也只是輕描淡寫的帶過….裡頭有許多疑問一直無法得到完整的解答
於是上課時跟學生說: 先畫圖, 可以暫時不要標註構造名稱
所以這回的作業就先當成畫的欣賞, 不過欣賞過程中還是會大略的解釋目前我所理解的部分
在這份作業裡中剛發芽的小圖裡可以看到前陣子查到的發芽孔塞(micropylar plug)
這是宇婷 畫的成長紀錄圖解, 喜歡作業中的色彩與曲線
順便貼上真實的小苗照片做比對
剛發芽的種子幼苗,它的”子葉” 有一部分還在種子裡頭稱之為 haustorium (暫時翻譯為吸器)
這吸器留在種子裡頭負責吸收轉換種子內胚乳的養分
品妍把發芽記錄畫得像幅國畫, 相當特殊!
圖中最後的階段”伍” 造型細長…..
除了先端外包內果皮的種子之外, 後頭還有初生根與兩個部份的子葉(phaneromer 及 hypophyll=cotyledonary sheath)
有些學者把叢立孔雀椰子歸為remote germination (遙距式發芽模式)
上圖中露在種子外頭可以看到細細嘗嘗的子葉構造包括了B 與 C
B為phaneromer +apocole
C 為hypophyll,有人說是 子葉鞘(cotyledonary sheath)
校友訓銘 建提供以下訊息:
1.建議將phaneromer 翻譯為“子葉索”
2. 查到一個名詞 〝cotyledon coupling〞與 apocole 似乎是指同一部位,大陸的學者翻譯成「子葉聯結」。
Apocole 依照字面意思,建議可翻譯成「離種臂」
3. Apocole 與 phaneromer 的區別在於(留土型子葉與離土型的區別)
(1)apocole 是在土裡,不呈綠色(不含葉綠素,不行光合作用),
(2) phaneromer 伸出土表,綠色,通常常是直立的,以能夠快速的先行光和作用。
另外還有一部分子葉的構造在種子裡頭,即是前面所提的吸器(haustorium)–F
有人將種子裡的吸器(haustorium)與 phaneromer 合稱為 hyperphyll
hyperphyll 也有人稱之為子葉柄(cotyledonary petiole)
不過子葉柄外接子葉鞘cotyledonary sheath?
—想一想其實有點奇怪???
再欣賞一張依凡的解說圖, 很喜歡圖中剛長出低出葉的小苗圖
以依凡的解說圖標示目前查詢到的構造名稱
A內果皮 A1 發芽孔塞
B為phaneromer +apocole
C 為hypophyll,有人說是 子葉鞘(cotyledonary sheath)
D 胚根(主根) E 側根 F 吸器(haustorium)
G 低出葉 (cataphyll)
H 初生葉 (eophyll)
附上發芽記錄縮圖如上
先暫時拋開這寫難解的問題, 再來欣賞一張家琦的作業
作業裡解說的部分寫得真詳細,解剖圖也畫得美麗又細緻!
上課時雖有提供我們自己拍得的紀錄照片
不過有提醒同學:若是可以…
希望大家能上網查詢,將收集的資料融合的作業裡
不知家琦作業裡的發芽過程是查詢所得的資料?
還是她自己也曾種過? (有點好奇…心裡希望的答案會是這個!)
收作業的那天第一眼看到章鈞畫的”檳榔”
很特殊的畫風吸引我的目光看了好久….
有點可惜的是: 發芽起點的部分模糊得看不出特徵
當時我有跟章鈞說會想辦法幫忙改改看
不過真的很難改….所以只好用剪貼的方式取代
若是今天我是老闆(就會請章鈞重新畫一張, 因為領了我的薪水!)
貼上我拍的照片
寫在以前的日誌–檳榔種植 , 網址如下:
https://blackwalnut.npust.edu.tw/?p=152&blogId=2
再加解說圖 , 圖中標示試填如下
A1內果皮 A2 中果皮 A3 外果皮
B 種皮 C子葉 D 胚芽(胚芽鞘) E 胚根 F 不定根 G 低出葉 (cataphyll)
H 初生葉 (eophyll) I 初生根或不定根
與叢立孔雀椰子不同之處在於沒有細長的phaneromer “子葉索”
屬於鄰接式的發芽模式(adjacent germination)
第一回的作業欣賞就先到此….後面還有兩回喔!
待續…………….
相關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