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要正經八百地寫羅望子的發芽記錄!
先從果實種子開始看起…
羅望子的果實屬於漿果(節莢果),外果皮淡褐色硬殼質
中果皮(果肉)可食, 酸如梅!可製成調味醬–亞參醬 (Asam paste),可用於烹煮各式菜餚
如:亞參醬蒸魚, 亞參蟹, 亞參蝦, 亞參醬焗烤排骨…
內果皮韌膜質, 半透明,於這個層果皮可以明顯看到節莢果的分節構造
每節一種子, 種子深褐色種皮光亮,成熟種子子葉黃白色
去年曾經採過種子, 吃過酸酸的果肉, 種過小苗, 並記錄其發芽過程
這是當時種植時泡過水的種子, 特寫之下狀似巧克力糖…
幾天之後胚根露出…
種皮脫離, 子葉轉綠
我把它們種在像酒杯的塑膠杯裡
每個不同成長階段拍張照片….(其實每次都不只拍一張! )
真葉從子葉夾縫中伸出…
每次種植時一定要直至真葉完全伸展, 紀錄才算完成
傍晚時羽狀葉閉合準備休息…
沒有地可種—所以每回的種子盆栽就只能到此!
這是羅望子長大之後的模樣(其實應該是年老的樣子)
拍照地點在屏東教育大學校園內的羅望子樹–始終不知道她幾歲??
屏教大以前是屏東農專舊校區的北區,當時樹旁有一大片的草坪
學生時很喜歡躺在樹下睡覺,或是搬張課桌椅在樹下發呆寫東西
寫甚麼? 我也忘了…..後悔沒有留下來!
這是我們新校區的羅望子樹, 種植在學府路旁園藝場內的木屋旁
以前我們曾經寫過它喔!
難忘的滋味 "羅望子"—屏科大校園植物 09 三月, 2012
以前寫過好幾回羅望子的日誌 ,連結如下:(點選即可進入)
這回再談羅望子, 是因為還沒寫過發芽記錄!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整理照片時發現在種臍的背後多了一小塊黃白色的凹形小突起–不知要稱它什麼 ?
猜測可能是胚乳冠(endosperm cap)?, 還是 subhilum (內種臍)?
種臍內外的組織構造讓我很好奇!
昨天問了台大郭華仁老師, 老師說:
羅望子的種子是有胚乳的
萵苣、棉花、阿拉伯芥與大豆等種子在發育後期,胚乳僅剩下幾層細胞
位於胚根外邊的叫做micropylar endosperm或endosperm cap
其餘的胚乳叫做non-micropylar endosperm或lateral endosperm。
Subhilum通常是指subhilar parenchyma,算是種皮的構造,應該可以與胚乳分開
回過頭去找以前拍的解剖照, 想仔細看看是否可以看到種子內的胚乳?!
並且上網找相關的資料…
找到一個網頁:
https://www.thefullwiki.org/Leguminosae
裡頭有小段敘述豆部三科種子內胚乳的存在狀況
很有可能種子成熟過程中胚乳逐漸消失,但會留一些胚乳在胚根或是胚的旁邊
仔細看上面那一張照片, 好像確實可以看出一些些端倪
不過當時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所以沒有拍得很仔細
今天下午想去屏教大看看是否可以撿到落果…
吃了果肉, 解剖種子….果肉可以用來試煮亞參紅燒魚!
期望真的能撿到!--若有, 可以繼續寫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