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台灣木本植物誌裡對豆莢的說明如下:
由單心皮所形成的果實,乾燥後內外二縫線均開裂,如豆部的果實
在較新版的台灣樹木誌裡, 對豆莢的說明增加了一段:
有時莢果不開裂,而以斷裂方式成為節莢
在 An introduction to botany 一書中
對節莢果的定義如下:
果莢內有偽中隔,不沿縱向縫線開裂
也有可能始終不開裂
或是橫向斷裂成多個小單元
An Introduction to Botany – Google 圖書結果–點選即可進入
備註:(copy 自以前的日誌內容)
一般豆科植物的果實都是單心皮,成熟時會從兩側裂開,稱為豆莢(legume)
但是節莢果(lomentum)果實成熟時不會從兩側裂開,而是一節一節的斷掉,每節含一粒種子
在The Principles of Botany, and of Vegetable Physiology 一書中提到 『loment』
Loment具有長型的果皮,包含兩個層次外層具有縫合線但並不會像豆莢一樣開裂
內層則由一層層的橫向組織將果實內部分格成一個個的小室每室一種子
種子連接在內側的縫合線上當果實裂開時果實內的每一小室各自分開
此種果實有可分為三種:(但沒有中文翻譯名稱)
1. Cortical (Corticosum)此種果實的外果皮十分堅硬且木質化
內部卻是柔軟組織,如阿勃勒(Cassia fistula)
2. Articulated (Articulatum)此種果實於外觀即可明顯看出分節
而且很容易斷裂成一個個的小單元,如Hedysarum。
Hedysarum 的圖片舉例如以下網址
https://flponent.atspace.org/flora/flo/fam/papilionacies/papilionacies.htm
我想含羞草之果實應是屬於這一類
3. Intercepted with isthmuses此種果實的分節於外觀更顯而易見 果莢內種子與種子間有狹小的果徑相隔
如 Hippocrepis屬之果實
我想毛苦參應該屬於這一類
花生果實外觀些微分節狀與成熟時不開裂
可能因此有人把 花生 與 羅望子 歸在 節莢果 的分類裡,如下連結:
1.Genetics Classical To Modern – Google 圖書結果
2.Competition Science Vision – 4 2002 – Google 圖書結果
3.Fundamentals Of Botany: – Google 圖書結果
4.A Complete Course in ISC Biology – Google 圖書結果
雖自然狀況下於地面以上,但始終不開裂
於地底下花生種子發芽時果莢會沿兩縫線開裂 –這樣算不算!?
有本書 "Trees"
— a handbook of forest-botany for the woodlands and the laboratory"
Untitled – University of Toronto (pdf)
pdf 檔 中也提到花生及羅望子果實特殊之處(但沒有歸類)
—裡頭的圖畫得很美! 不妨點進去欣賞一下!
這回看了多種豆部的果實
有些植物果實歸類時會有些困擾, 無法解決, 無法肯定
人們對植物進行的相關分類與定義無法涵蓋所有植物的變化
所以目前為止也只能觀察並紀錄
豆類果實的相關日誌連結如下:
初探豆裡的隔間(1-5)
2012.04.07 初探豆裡的隔間(5)–各式豆莢觀察紀錄B
2012.04.07 初探豆裡的隔間(4)–各式豆莢觀察紀錄A
2012.04.07 初探豆裡的隔間(3)–不分節的豆莢
2012.04.05 初探豆裡的隔間(2)–明顯分節的豆莢
2012.04.03 初探豆裡的隔間(1)–選了22種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