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為翅柄三叉蕨的葉柄—可見多數維管束
長得像 "綠茶麻糬餅" 內加 "紅豆餡" —看起來挺好吃的! (繼續閱讀…)
中型地生蕨類↑(上圖為科博館前的三叉蕨)
一邊看書, 一邊拍照 , 一邊尋找植物上的特徵
以下為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讀書筆記 : (繼續閱讀…)
這是我在科博館拍到的第一個蕨—粗毛鱗蓋蕨
在科博館前有一整排的蕨類植物,算一算總共有15種
外加一種在會裡頭搗亂隨便亂長的粗毛鱗蓋蕨 (繼續閱讀…)
8月底帶小朋友遊科博館時發現那兒的蕨類幾乎全結了孢子囊!
回到學校整理照片時愛上了 –"蕨類的孢子囊"
於是前陣子專程再回到科博館前拍蕨類的照片 (繼續閱讀…)
Zooming 1
孢子囊內裝滿孢子的孢子囊群↑–孢子 "黑色" (繼續閱讀…)
以海岸擬拂蕨為例—製作孢子囊解剖圖解(1)↑
雖然目前只能利用以前在實驗室中拍攝木材的機器
–畫數不是很高,畫面無法十分清晰
不過這可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到,再怎麼說這個經驗對我來說還是十分珍貴! (繼續閱讀…)
接續上一篇的圖片,看海岸擬拂蕨的孢子囊群↑
—也有人會稱之為孢子囊堆,英文名稱為Sori (繼續閱讀…)
您可以把這篇文章的圖片一一存到您的電腦中
再在ACDsee 中看圖, 並依檔名排序
閱覽時—按”下一張”的按鈕, 您也可以體驗一下孢子囊的爆開畫面 (繼續閱讀…)
雖然很多位置的構造還有些疑問
不過先就我能理解的部份,先標上大致的說明如下: (繼續閱讀…)
這是在新竹的北埔國小拍的麵包樹果實↑
左邊是七月初拍的照片當時才剛結果,果實為黃綠色
右邊是八月末拍的照片果實已經成熟之外, 還掉了一地的麵包果 (繼續閱讀…)
圖1 ↑ –橘色構造內包裹著成熟的小果
(繼續閱讀…)
圖解: A.花萼 B.花瓣 C.雄蕊 D.雌蕊 E.花梗↑
希望這集的解說圖, 除了我上課解說用之外, 別人也會用得上
草莓花↑ —-多雄蕊, 多雌蕊,花瓣五 (繼續閱讀…)
先看預告圖片
從含苞開始………. (繼續閱讀…)
上回說有機會看可不可以拍到向日葵的根
前天經過獸醫系時發現還有幾株枯萎的向日葵植栽,拔了兩棵 (繼續閱讀…)
以前看木材拿到的標本大多已經去除了樹皮,所以連同形成層也一併除去
重點集中在針闊葉樹材的判別,與各項組織細胞的排列與特徵
這回看植物橫切要連皮一起看
所以必須找到那一條界線—形成層 (繼續閱讀…)
目前有12筆 "向日葵" 的資料上傳至機構典藏 ,如上圖
http://npuir.npust.edu.tw/bdweb/index.jsp?orgId=BD (繼續閱讀…)
上一回我們有談到小花中的雌雄蕊成熟的時間點不同,如此一來可以避免自花授粉 (繼續閱讀…)
上回因為找不到包圍小花子房外片狀構造的名稱,所以停頓下來
事隔好幾個月透過網路找到這片構造的名稱
於是接續之前未完成的部份,不過可能還是要分好幾集才能完成! (繼續閱讀…)
這是在Yahoo 部落格中的Eva 與 coco用她們的角度賞向日葵,看向日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