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木設系學生- 孫漢恆-繪製的蝙蝠構造圖(畫得挺不錯的喔!)
前幾天在生物趴辣客的心得裡貼以前拍的蝙蝠照片時一位學生(偉菱)剛好進來問課業上的問題
問題解決之後邀請偉菱幫忙畫蝙蝠的構造圖
偉菱說: 老師,可是我不會畫圖……
我答說: 沒關係 ,試試看(偉菱後來勇敢地答應了)
上圖即是偉菱畫的可愛蝙蝠
圖中我有做了一點點修改–加了蝙蝠臉上的微笑!
偉菱還幫我邀請班上同學漢恆幫忙
所以 漢恆是偉菱邀請的繪圖伙伴
在畫圖的同時收到小安當蝙蝠褓母時幫蝙蝠寶寶拍的照片
小安還幫忙標上五隻手指的部位
利用偉菱繪製的可愛蝙蝠–也做了張蝙蝠寶寶倒吊解說圖
寫上一篇蝙蝠日誌貼照片時心裡有兩個疑問
1. 抱在竹筷子上的四隻到底哪個是手? 哪個腳? 分不清楚!
2. 耳朵內的那一個小突起到底是甚麼?
查了資料才知
原來翼手目的動物是手指間有”翼膜”相連-—有如鴨腳上的”蹼”
一個用來在水中滑行, 一個在空中滑行
但是蝙蝠的腳指部分各自分離並沒有相連
現在我也會分–手 跟 腳 !
另外蝙蝠耳朵內的耳屏–我們也有喔!
英文叫做 Targus
於是忍不住–拍了自己的耳朵圖–也作張耳廓的解說圖
還有我年輕時穿的耳洞!
英文版解說圖 —耳洞 ,翻譯為 earing hole
另外阿簡提到耳朵上的達爾文點 (Darwin’s tubercle)
就是圖中的tuberculum auriculae
是人的耳輪後上部內緣的一個小突起,被認為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由高等動物耳朵之耳尖向內下方屈曲的退化殘留的痕跡。在解剖學上稱之為耳輪結節(tuberculum auriculae)
這個特徵最先是由英國的雕刻師托馬斯·伍爾納(Thomas Woolner)發現,後來經過達爾文研究探討之後,進一步認識到這個耳朵上的特徵後人就把這一特徵稱為達爾文點(Darwin’s tubercle),又稱達爾文結節。大部分的黃種人都有,而白種人則多數已經完全退化
從蝙蝠聯想到蝙蝠的手腳,耳朵
從蝙蝠耳朵裡的耳屏聯想的人類的耳朵
再由耳朵聯想到聲音, 由聲音可聯想到波的傳遞……
阿簡想到達爾文點……
我們家的爸爸想到「星際爭霸戰」企業號瓦肯星人史巴克,他有尖耳朵
可以一直想下去……..
不過這回先到此為止,聯想部分等以後再說
真多虧老師的小作業~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蝙蝠的手是這樣長的!!((真的是恍然大悟~~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