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欣賞完卡鄧伯之變臉, 這回要正經一些看這花球的解剖構造
卡鄧伯木每年大約5-6月開花, 在樹上小花集合成一個花球, 屬頭狀花序
近看頭頂, 可以看到未開小花的綠色花瓣與乳白色的花萼相間形成特殊的花紋
將含苞的花球對剖
拍照片後做一個組合圖, 圖中標示說明如下:
1 花梗 2 花托 3小花 3a 花萼 3b花瓣
花開時花球轉為黃橘色
主要原因是此時花瓣由原本含苞時的綠色轉為橘黃色
另外還可以看到白色的椎狀柱頭
花球約5-6 公分直徑
將花球對剖, 觀察圓球形的頭狀花序構造
這是小花著生於頭狀花序花托的情形
小花底部–近看子房 ,花柱及花萼
採下小花, 只能採到花瓣與雌蕊的上半部(花柱與柱頭),還有著生於花瓣上的雄蕊
做了一張解剖圖, 圖中標示說明如下:
A 花冠(花瓣5) B花萼(萼片) C1柱頭 C2 花柱 D子房 E 胚珠 F雄蕊 G 花托
花開之後, 鮮豔色彩退去, 小花開始逐漸脫落
掉頭髮….真的是老了!
到所有小花幾乎全脫落後整顆花球落地
落地花球特寫 (不過此時雌蕊的子房,花萼及花序的花托還在裡頭)
夕陽西下時也拍張特寫 (前幾日特地返校拍它們)
花球剛落地還堅硬時剖開, 觀察內部構造
小花之花萼與子房縱剖特寫–可以看到子房內的胚珠
我猜雖然花球落地,但並沒有結果!
因為種子與胚珠大小幾乎相同
小花子房與花萼縱剖面
小花子房橫剖面連同花托—像個小甜點
順便把小花子房橫剖的圖加到解剖圖中
花球落地之後整個花序變軟逐漸分解
卡鄧伯木原產中國大陸南部及西南部、越南、馬來西亞、緬甸及印度
初步判斷並未結果(有可能是氣候因子造成無法結果)
期望有一天能看到它結果,在小果內看到卡鄧伯木的種子
別人拍的果實與種子,請先參考以下網址圖片
http://4.bp.blogspot.com/-8utF6llBiKw/Tk9ajx-lGKI/AAAAAAAAAY0/NLp1gOvcl4Q/s1600/Kadam+ful-18.png
卡鄧伯木相關資訊
中文名:卡鄧伯木
英文名:Cadamba
學 名:Anthocephalus chinensis (Lam.) A. Rich. ex Walp. (茜草科Rubiaceae)
主要特徵:
1.常綠大喬木
2.葉對生,橢圓形先端短突尖,葉片表面平滑,葉背疏被柔毛
3.頂生圓球形頭狀花序,花密集多數
4.花萼淡黃綠色, 漏斗狀先端五裂, 花冠橘黃色斗狀先端五裂,花柱細長, 柱頭先端椎狀,子房下位內含胚珠多數
5.果實屬聚合果, 圓球形,內含多數種子,種子咖啡色
發表迴響